和一年级家长谈课外阅读
一个人的阅读史,就是他的心灵发育史。犹太人让婴儿舔食涂在圣经上的蜂蜜,德国每个家庭日常开支中十分之一是用来买书的,人均藏书量达到200本。这些都表明阅读的重要性。因为重要,许多家长为孩子买了很多书,也时常叮嘱孩子:快去看书。因为重要,所有的语文老师都会把读课外书布置成家庭作业。做得好的老师还会每周留出一两节课给孩子看课外书,交流课外阅读收获,检查课外阅读情况,以及办读书小报,开展读书演讲,排演话剧等等。但无论老师怎么努力,班上总有一部分人到六年级毕业,也没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,总有一部分人,即使到了初中、高中、大学,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喜欢上阅读。
而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孩子学会阅读,让孩子的一生因阅读而变得丰盈,因阅读而变得幸福。所以,我们要依靠你们——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。
目前,全国统一使用教育部审定的这套语文教材(简称:部编教材)。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“和大人一起读”这个栏目,目的就是要把课外阅读课程化,以此带动亲子阅读,全民阅读,自主阅读。
接下来,我想谈谈亲子共读的一些方法,希望能够帮到你和孩子。
亲子共读是指孩子依傍着大人,和大人一起拿着同一本书,看同一篇文章,念同一行文字,那种和你在一起的感觉,让孩子和大人拥有共同的阅读记忆。在共读的过程中,遇到读错字或读破句时,家长示范纠正过来,阅读中孩子提出问题,大人可以帮助解释或告知一些相关信息,帮他创建更为广阔的背景知识。
目前,我们的阅读内容主要指童谣、儿歌、绘本故事、童话故事、儿童故事。新经典《日日诵》,薛瑞苹编的《日有所诵》,还有《365新编俗语儿歌》、《笨狼的故事》、《小巴掌童话》、《小猪稀里呼噜》、《小布头奇遇记》《小屁孩日记》、《一年级的大个子和二年级的小个子》,以及绘本故事《聪明的鼠小弟》系列,《花格子大象艾玛》系列,《不一样的卡梅拉》系列等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。
亲子共读的具体操作方法:
一、 一页一页翻着看,大声朗读出来。
可以一起读,或者孩子读,你听。不认识的地方,你及时补充出来。有家长认为,既然孩子已经学会了拼音,就让孩子自己拼读吧。当然,以这种方式既复习了拼音,又新认了生字,但速度过慢会冲淡故事的连贯性,没有趣味,读书就味同嚼蜡了。所以,遇到不认识的字,怎么处理,家长根据实际情况定夺。
可以分角色读,带上头饰。遇到对答形式的句子,家长孩子一问一答地读也挺好。
可以每人读一句,每人读一段,轮流读下去。这样也能培养孩子对标点、段落的认识和理解。
二、经常停下来猜一猜。
读着读着,停下来让孩子猜,然后继续读,印证猜测的内容。家长不要提那么多有关内容的问题去考学生,以考题为目的的读书,味道又变了。你只需问:接下来会怎样呢?你猜谁会来了?他会怎么做呢?
三、读完以后说一说。
读完一个故事,一本书,说说有趣好玩的地方,说说自己特别喜欢的内容,或把故事讲给爷爷奶奶听,或者录下来播放给自己听,听出问题再改进。
四、读完以后编一编。
可以是续编故事,也可以是仿说故事。
五、读完以后唱一唱、演一演、画一画、做一做。
如果故事中有儿歌,唱一唱,或者为故事主人公创编一首歌唱一唱。配上熟悉的童谣的旋律或者自己乱哼哼,什么曲调不重要,重要的是对主人公的那份情感。
一家人合作演一演书中的故事,挺好。爷爷不会演,可以当故事中的一棵树;弟弟太小,不会说话,就当故事中的小笨熊吧;爸爸说话凶巴巴,扮演大灰狼挺合适。演谁不重要,重要的是书给一家人带来的快乐。
读完一本书,最喜欢书中的谁,画一画他的样子,写写自己想对ta说的心里话。故事中哪个场景最吸引你,用自己的笔把它画出来也挺好玩。
六、构建并完善自己的“理论书橱”。
读完一本书,把书名、作者用标签写下来,贴在墙上。天长日久,孩子读过的一本本书名就整齐地排列在墙上,那不正是一个个书橱吗?
有创意一点的做法还可以在墙上画一座山,旁边写上“书山有路勤为径”,把自己读过的书名一个个像台阶一样排列起来,读过的书不正是我们跨向知识高峰的一个个坚实的脚印吗?
站在“理论书橱”或书山面前,看着一张张书名标签,回忆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,孩子内心会充盈着满满的愉悦感和成就感。(顺便说一句,对增加孩子的识字量也是有效的)
家长朋友们,今天谈到的方法只是抛砖引玉,更多更好的方法还要靠各位在实践中去总结。
真诚地祝愿您和孩子走上阅读的快车道!